前几天去了趟故宫,不为参观,仅为突然的“怀古”情绪。 故宫总共去过多少趟已经记不清了,没有十几次,也有七八次了。从2005年的第一次,到2025年的这次,跨越了20年,中间的很多记忆已经磨灭了,但印象却是清晰的。 记得第一次进故宫,先是去天安门广场溜达了一圈,从地铁一号线天安门广场西下车,直接到广场。当时人民大会堂外面还没有栅栏,进广场也不需要安检。天安门广场上还没有开出那两块草皮,周围也没有栅栏,从四面八方可以随意进出广场。广场上有抖空竹的、放风筝的、坐地玩扑克的、甚至还有玩中幡的,和国内其他的市民广场没有区别。那时国家博物馆还叫历史博物馆,前门大街还是一片烂房子,大栅栏就像个农村集市。 后...
颐和园随拍风景说饱和度对风景照的重要性
上周六无事又晃悠到了颐和园,本来是准备扫街的,结果逛了一圈感觉无处下手,就晃到了颐和园,想人多是不是可以顺便拍点。但是最终发现扫街缺少的并不是能拍摄的人,而是敢于拍摄的勇气,所以对于我这种初学者,且缺少勇气的人来说长焦镜头无疑是最好的。拍不到人就随手拍了几张风景,走了那么多路不拍几张也对不起自己的双脚。 其实哪天并不适合拍风景,出门还是阴天,随时准备下雨,虽然在颐和园漫步时天已经开始转晴,但整个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一点都不通透。天空一点也不蓝,云彩也不白,简单的说就是对比太低,且色彩不鲜艳。天空不通透,导致景物也变得不鲜活,再加上颐和园去的次数实在太多了,拍摄的欲望已经大大降低,但为了浪费相机...
世园公园半日游
世园公园就是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这次游世园公园是临时起意,早上去爬长城,11点钟结束,然后去了临近的世园公园。第一次来世园公园,被他的规模给震撼了,真是不一般的大,我们差不多从中午十二点到达,一直逛到晚上7点左右,只逛了很小一部分。公园共14400亩,粗略估计我们走完的只有三五百亩,看来要挨着靠双脚丈量完起码得两天时间。 世园公园和北京园博园,还有其他地方的世博园大同小异,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除了大之外最深的印象就是绿化好,各种花草铺满园内,对于爱花之人绝对是一个好地方。而作为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造景观和建筑我觉得并没有多少看点,很多景点建造的都比较仓促,展会一过就显得比较破...
八月阴天登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已经已经爬了十几趟了,有亲友来北京就陪着去,有客户来了也需要陪着去,所以格外熟悉。以往爬长城基本上不会选择七、八月份去,原因是这个时节北京太热,根本不适合户外运动,而九、十月份秋高气爽时去最好。即使是冬天爬长城也比酷暑好,尽管北京北部山区常年多风,八达岭长城又居于风口,但剧烈的运动根本不会让攀登者感觉到丝毫寒意。 今年之所以选择在酷暑登长城是因为6岁的外甥要上小学,而上学后只能暑假来北京,因此无论那年去都只能选择酷暑季节,既然无可选择就择日不如撞日。上周六8月15日是一个阴天,市区最高温只有30℃,算是近期少有的凉爽天,于是匆匆出发。结果八点钟就到达八达岭长城,看天气预报最高温只有2...
北京奥森公园随拍
因为距离奥森较近,所以经常去跑步或徒步。奥森跑步塑胶跑道设计比较合理,如果只跑南园或北园则只有5公里,一起跑的话10公里,距离比较好控制,再加上植被比较多,空气在北京来说算好的,所以去的频率比较高。 因为去的比较多,所以对奥森的布局比较了解,纯粹从园林设计角度来看奥森设计的很精致,虽然整个园区面积很大,但被设计师巧妙的分割成不同的景区。而且里面的植物品种异常丰富,可以媲美植物园,一年四季姹紫嫣红,无论什么时间总有一抹鲜艳的色彩吸引大家。 奥森的景色不用我给大家描述了,只需要知道它是中国唯一免费的5A级景区就行了,它的实力足以对得起5A级。 曾经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也拍摄过奥森,但一直无法入眼,所...
金秋暴走香山22km
国庆前的周末终于有时间实现蓄谋已久的暴走香山了,上次行走这个路线已经是三年前了,虽然平时不是很忙,但能找到无所羁绊的时间却不多。 早上8点钟出发,9点不到就到了香山下,还算比较快。因为是徒步,所以没有走香山里面,那样就只能在香山公园圈定的范围内行走了,这样就失去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同时人挤人的场面也是我们敬而远之的。我们选择的是香山后山的防火道,从植物园北门外的小路上上去,沿着香山新防火道一直走到新望京楼,然后折返下来,从挂甲塔向西到森林公园下山。 因为没有专业的徒步记录软件,所以用了骑行记录软件“行者”,这个软件对于海拔里程还有时间的记录都是准确的,但对于最快速度的记录有误差,是因为手...
太申祥和山庄掠影
今年7月份去了趟太申祥和山庄,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但最近却一直忙于琐事,直到今天才整理出来。 太申祥和山庄是一座典型的明清王府式园林建筑,位于北京北部五环外面,整座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颐养苑、王府会馆三个部分。府邸建筑气势恢宏、布局规整,每座建筑都沿着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分东中西三路展开,左右均衡对称,高低起伏变化,呈现出雄伟、壮观、开阔的气势。现在山庄内主要有太医馆、敬老院、和金汤谷三部分。 园内环境优雅、建筑颇具明清风格,是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城市能够有这样一个居住的场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园内的敬老院据说是非一般的昂贵,不过就环境而言确实应该属于高大上型的,不贵都没有...
2014年清明节北京西北部山区旅游小记
2014年清明节放假的第二天突然冒出带家人去北边的山里走走的想法,因为以前骑车对这边比较熟悉,而且对山里的风景记忆也比较深刻,所以就带家人出发了。唯一不同的是两年前每次都是骑车进入山区,而这次是开车。原以为开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多点就能到达,结果早上九点出门,下午两点才到达白羊沟的之字路上面,居然比骑自行车还费时间,北京的路已经不适合节假日出行了。 从流村进入白羊沟的行程中风景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过了白羊沟水库之后的路程,两边全是陡峭的山崖,有点峡谷的味道。可惜以前骑车的时候总是到达之字路上面才休息,因为骑车就是一口气,如果中间休息习惯了总有想休息的惰性,所以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休息。这次开车本来有足够...
图说蟒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昌平县东北部,十三陵水库坝东,距京大概40公里,森林面积六七百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山势如大蟒,故称莽山森林公园。有人工林13万亩,树木花卉176种,终年葱翠,四季锦绣,是北京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秋季在十三陵水库看蟒山色彩斑斓,分外妖娆。 蟒山森林公园有一个好处就是停车很方便,而且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下,对于周末爬山的游客来说很方便。 从这个角度看蟒山并不高,植被也并不是很茂盛,但走进山中之后发现新种的树苗很多,好多地方行人都无法通行,在树之间布满灌木,灌木之间又密布杂草,全靠人工种植达到这样的植被覆盖还是不容易的。 坐落在半山腰的蟒山大佛,高9.99米,重3...
图说北海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在景山公园西侧,故宫博物院西北侧,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供皇帝娱乐之所。现在北海公园对市民开放,中南海则属于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北海公园经辽、金、元建经营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精化和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是建造北海时挖土堆砌成的人工山,因白塔而闻名。白塔为藏式建筑,是顺治帝受藏传佛教影响而修建的,曾内藏两颗佛舍利,取寿国佑民之意。  ...
图说颐和园
颐和园自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修建,历经15年竣工,原名清漪园。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修复过程中就有国人皆知的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事件,积贫积弱的国家就是由这一把把小刀割出的,沉睡的巨象差点就醒不过来。 东宫门外,也就是现在颐和园公园的正门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 颐和园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