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个人收入统计指标说明

41字数 3411阅读模式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发现他根本分不清人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区别,从而认为统计数据打架,并产生了怀疑。受此启发,我觉得可能还有很多人分不清这些关于个人收入统计指标的区别,所以略加说明。

一、工资与收入

常见的个人收入相关统计中常见的统计指标有工资和收入,很多人将这两者混淆,其实两者差异很大。因为收入=工资+非工资收入(比如房租收入、理财收入等),反过来说就是工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资等于其全部收入,所以很容易误将工资当收入。

下面是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的相关解释,后面的名词解释除非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 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号令)进行修订,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指报告期内就业人员工资总计除以报告期内就业人员总数。

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详细内容点击链接到国家统计局网页

★下面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

二、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收入中位数、收入众数、五等分收入

人均收入是指报告期内报告人员总收入除以报告期内报告人员总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报告期内报告人员可支配收入总和除以报告期内报告人员总数。

收入中位数

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收入按照从高到低的自然顺序排序,取排在最中间的人的收入为中位数。比如有9个人参与统计,那么就取第5个人的收入为中位数。国家统计中因为抽样样本规模及消除个体波动影响的原因所以中位数取一组人的平均数,而不是样本的绝对中位数,因此有时也写作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收入中位数比平均收入更能反应收入的真实收入情况。

收入众数是指在收入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 也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比如统计100个人的收入,90个人的收入是1000元,10个人的收入是10万元,那么收入众数是1000元。

收入众数在商业上更有参考价值,在国家统计中基本不会用到,起码我没有在我国的统计报告中看到这一数字。

五等分收入是指将统计人的收入按照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按低收入户(0-20%),中间偏下户(20-40%)、中间户(40-60%)、中间偏上户(60-80%)、高收入户(80-100%)分组,然后计算的每组的平均工资。

★以上概念都是我个人总结,非官方概念,为了追求易懂,所以不够严谨。

三、以2019年收入数据举例说明不同统计指标的意义

201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以上这段话节选自国家统计局报告,其中有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五等分收入分组三个数据,明显可以看出来人均要大于中位数,这也是很多人感觉被平均的原因,后面详细说。

常见的个人收入统计指标说明

图表总比数字更直观,由上面的数据绘制表格可以看出高收入组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组的10倍,可见收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下面插播一段有意思的统计分歧,可以跳过不看,为了阅读流畅本部分内容折叠起来,点击查看:

展开收缩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李克强总理这段话震惊了国人,也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兴趣,“6亿人每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是怎么算出来的?首先我先说明下,李克强总理说的收入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

再看上面的人均收入五等分表,低收入组人均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15777元,这40%的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578.5元,合每月965元。2019年我国约有14亿人口,40%约为5.6亿人。也就是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确切的人均月965元及以下可支配收入的人群就占5.6亿。李克强总理说的6亿人和1000元都是个约数,所以他这句话得到了国家统计局数据的支撑。

比较有意思的数据在下面,这组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他们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简称 CHIP)通常被视为国内最权威的收入分配研究。我们来看他们的收入分布数据。

常见的个人收入统计指标说明

根据他们给出的人均月收入分布与人口数数据,我画了一张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曲线图,并且根据图示标注了中位数收入1300元,但和国家统计局的中位数26523元有很大差距。

常见的个人收入统计指标说明

我们先看CHIP前面42.85%人的可支配收入就知道,按他们的分组累计到每月1090元时就占据了42.85%的人口,差不多相当于6亿人口,刚好和总理说的6亿人月收入不足千元相对应,但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数字(大致相当于国家统计局数字三分之二多点)。但到了1100-1500元分组时的人口已经占了56.52%,这已经很明显的过了中位数,但这组的上限和国家统计局的中位数还有很大差距。按照CHIP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差不多在它的80%分位左右。

当然统计中抽样是随机的,调查方式也存在差异,所以统计结果出现差异很容易理解,但我对CHIP的统计结果准确性还是很怀疑,因为这明显的偏低了。但目前网上很多自媒体都引用着CHIP的数据在讨论我国人民收入过低或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我认为这是极不严谨的。其实如果有充裕时间的话只需要把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工资统计数据汇总下就能大致看出收入分布情况,绝对不会像CHIP公布的那么低。为什么是汇总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而不是省的数据?原因是省统计局数据不被很多人信任,而城市数据因为能够亲身感受到,所以网民更容易信任。

四、被平均的对象可能想错了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如果我和马云平均,那么收入将会秒杀全地球99.999999%的人,潜台词就是收入不公。收入分布不平均,且高收入和低收入差距明显,这是绝大多数人感觉自己被平均的原因,但绝对不是他们和马云财富差距的原因,因为他们不能分辨收入和财富的不同。每个人的资产都是由收入积累加继承资产等而来的,但穷人和富人不同的是穷人的收入基本上都来源于工资收入,而富人的财富则绝大多数来源于资产增值。但是增值的资产在不变现时并不计入收入,也就是说并不计入收入统计范畴,穷人根本没有平均的机会。比如富人收藏的文物古董升值、股票升值、投资的工厂升值,甚至是演艺明星的身价升值。但穷人唯一能够升值的资产或许就是居住的房产,但问题是穷人敢在房产升值时把它卖掉变现吗?

其实穷人感受到的平均可支配收入被平均现象更多的是来源于中产阶级的高收入,而不是来源于马云等超级富豪的高收入,超级富豪资产升值都有很多方法避税,而主要收入来源于薪资的中产阶级则被充分的纳入了统计数据。

结语

统计数据看起来很枯燥,但如果用心钻研其实很有意思,他能告诉你社会的运行状态,国家的前进方向,地域的性格取向,甚至能解读网民的思维逻辑。


附录:

附录内容和文章无关,只是为了方便我个人查阅,留个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关于调查方法的说明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4  访客  2  作者  2
    • 懿古今
      懿古今 4

      说实话,每次看到我们当地的平均工资,再对比自己的工资,连平均线都达不到,常在想是自己混的太差还是统计数据有误?不过应该是自己混的太差的缘故。

        • 水拍石
          水拍石

          @ 懿古今 我们看到的个人收入统计好像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及事业单位样本,很多人没有被包含在统计范畴之内。你在体制内工资虽然没有企业高,但福利好,看看现在体制内编制报考和录取的人数比就知道有多火,能进的绝对是天之骄子。

        • 叶开楗
          叶开楗 4

          强的!!这么详细!!

            • 水拍石
              水拍石

              @ 叶开楗 只是把分散的捡成一堆,没有什么强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