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认识社会的最好场所

121字数 2903阅读模式

父亲在去年得了脑梗塞,好在比较轻微,没有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个病比较危险,所以要定期去医院复查,随时掌握身体状况。

 

稀缺会长期存在

周一上午我陪父亲去了医院,因为知道要抽空腹血,所以特意去的比较早。本来想找医生先把抽血的检查开了,但却被告知需要排队,不能插队开检查。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我完全赞同排队,但却无法理解例行检查为什么没有便捷渠道开检查单,因为这本身不需要诊断。等排到我们的时候已经快11点,开单后医生说已经不能抽空腹血了,医院规定空腹血只能十点半前抽。父亲已经超过12个小时没有喝水了,就是为了抽空腹血,但却没有抽成。

周二一大早我们拿着周一开的检查单去抽血,结果出来时已经中午了,但医生只出半天门诊,所以周三我们又去了一趟。

周三一大早去看结果,有个指标不是很好,医生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又开其他检查项寻找原因。总共开了两个检查,但中午医生下班前只出来一项结果,另一项要下午才出。当天医生还是出诊半天,我总不能为了看结果周四再来一次吧,于是和医生商量能不能加个微信,我下午把检查结果发给她,如果没有问题就不来了,有问题的话我们再来。医生是个负责任的好医生,很有爱心,体谅我在上班时连续三天去医院也不容易,没有必要再为了看下检查单再去一趟,于是给了我微信。

下午的结果出来后并没有问题,而周二的那项严重不正常指标很可能是实验过程带来的非正常偏离。

为什么一个例行检查我们去了三趟,甚至还可能要去第四趟?表面看这是医院就诊流程有待优化,但深层原因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因为稀缺所以消费者没有议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医院提供的服务,因此医院就没有了自主改良的需要和动力。

我们接受的教育说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是物质极大富裕,每个人都可以按需配置资源,但仅通过这次就医我就知道我们离这种终极形态还很遥远。无论社会如何发达,物质可能会极大丰富,且在品质上会趋同;但服务却很难在品质上趋同,优质服务必然稀缺,比如医疗、教育都是如此。如果仅有物质极大丰富,而服务却相对稀缺,那么能否单独对物质进行按需分配?我认为很难,因为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是系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如果剥离出物质,仅靠新的方式配置服务,那么必然导致系统失衡。因为无论物质还是服务都是物质和服务再生产的要素,以一种有限的要素怎么能够产生另一种无限的产出?(因学识浅薄,所以不能想明白这一问题,本身并不带任何倾向,勿过度解读和断章取义式的引用。)

 

价格只是一种调节手段

在我们候诊的过程中遇到一对母子,母亲大约四十岁左右,但儿子已经十几岁。和母亲攀谈的过程中得知儿子得了“疑难杂症”,母亲为了他在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四处求医。但是知名医院知名专家一号难求,于是母亲将注意力盯在了特需号上,她告诉我为了孩子她曾经挂过300元特需号,也挂过1000元特需号,但就是这么贵的专家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我告诉她,其实特需号并不是根据专家的水平来分的,而是根据挂号需求来分的,坐诊1000元特需号的专家和坐诊70元专家号的专家可能是同一人。之所以分出特需号就是给“特需”的人准备的,通过价格调节需求,让最需要的人能够正常挂到号。如果特需号价格定在300元还会被一抢而空,那么就会升高到1000元,如果还供不应求就会升到2000元,甚至更高。特需号只是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价格没有反应丝毫的医技或服务差异。

既然知名专家是稀缺资源,那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号全部变成特需号?这是因为医疗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政府首先要想到的是这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而非效率性。那么以70元价格出售本来值1000元的知名专家号是不是一种浪费,是不是对稀缺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但我并不想多说。

 

效用是个谜

中午从医院出来然后去对面的饭馆吃饭,前面排着一位70岁左右的阿姨,服务员问她要点什么,答我只有十元。结果服务员无论如何推荐都超过了十元,最后阿姨只买了4个包子。阿姨买餐时拎着一个医院射线检查结果的袋子,可知她也是从医院出来的。医院检查基本上以百计,为什么她能花几百元去检查,却不愿意花十几元吃午饭?

经济学家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社会人,会让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甚至会让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边际效用最大化。医院检查项目基本上以百计价,也就是说增加一项检查需要的费用都上百元,但检查的结果大概率是没有任何毛病(检查的收益等于零),或还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在看到检查结果之前检查的概率收益可能低于30%,那么对于这位阿姨来说当她为检查付费时有没有考虑过效用问题?我猜测她大概率没有考虑过,因为她以为检查的收益是她的健康,而不是得出对医生诊断有帮助的依据。假如她在检查前就知道她做的5项检查中只有1项对医生的诊断很有帮助,而其他4项都作用甚微,那她还会为其他4项付费吗?

为什么阿姨会好不考虑的为百元起价的检查付费,而不愿意为多几元的午餐付费?她是怎么计算效用的?我的答案是她根本没有计算明白效用,因为她不知道检查的意义,误将自己的健康看作检查的效用,但这种效用是无穷大,所以没有任何意义。而她之所以对多几元的午餐斤斤计较,是因为她很清楚不同午餐的效用,十几元的一碗面或十元的四个包子都能让她吃饱,所以她没有必要浪费那几元。

结合两种决策看,这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充分时她可以保证决策的效用最大化;而当信息极不充分时她的决策就像掷硬币。但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信息极不充分,而不是信息充分,在此前提下我们如果保证我们的效用最大化?况且效用本身就是个谜,长久的健康和当天的吃饱到底那个更重要?如果长久的健康比当天吃饱重要,那和连续两天吃饱,连续三天吃饱相比呢?

效用在很大情况下仅是个序数,而不是基数。但即使是序数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效用作为经济现象的解释的辅助工具或许有用,但作为经济学说的基石根本不牢靠。

 

知识能否改变行为

在等待看医生的过程中,我听到几声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本以为谁带的小孩没有控制好情绪,但过了几次哭声才发现是一位六十来岁的妇女。她毫无表情的嚎啕大哭着,手臂和脸上都没有任何变化,双腿也没有任何移动,是被一个貌似她丈夫和一个貌似她儿子的两个人架出来的。出了诊区后妇女依然在走廊里毫无表情的大哭,两位男人都没有说话,也没有肢体上的安慰她,就是那么架着。可以看出他们应该是农村人,都不善于表达,所以在我观察的过程中都没有说话。至于她大哭的原因我猜测很可能是检查结果不好,在神经内科检查结果不好大概率是很不好,所以她立马崩溃了。

我在想,假如有一天这种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是否能够平静的接受?通过不断的认知这个世界,到底能不能做到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失态是因为遭受的打击超越了自己能够接受的水平,如果打击足够大则会击破绝大多数人的承受底限,失态理所当然。

 


①比如挂了知名专家号,但只看感冒等常见病。

②为了说明效用问题将检查费用简单化,实际中医院也有很多十几元起的检查项,但射线类检查基本上都以百元为单位计价的。

③至于具体有多大比例的检查对患者或医生的诊断有意义这需要专业人士通过统计数据来解答,上面30%仅是直觉猜测,随口说的。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12  访客  7  作者  5
    • 青找
      青找 1

      有幸遇到过一次,去医院看病,结果告知需要挂号,收取一定费用,我想不明白

        • 水拍石
          水拍石

          @ 青找 这似乎是正常操作吧,哪有有不挂号可以看病的?

            • 青找
              青找 1

              @ 水拍石 专家号,额外收费,普通挂号就几块钱不等,专家号几十几百元不等,前面几次都没有,后面去就需要挂专家号

                • 水拍石
                  水拍石

                  @ 青找 小病没有必要看专家,大病和未知病还是找专家靠谱。

            • 法士特资讯
              法士特资讯 1

              现在的医院真的不敢去,人满为患!前些日子,给孩子看发烧,抽号排队等了4个小时!

              • 老麦
                老麦 6

                当不幸到来时,冲击还是很大的,有些人甚至连性格都会改变。我妹的大伯走后,我妹夫就变了个人似的。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是的,绝大多数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脆弱,尤其是感情丰富的人。

                  • 夜凉如水
                    夜凉如水 2

                    一般大医院的专家每周都会有那么一天或者半天坐诊普通门诊,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给了普通人平价享受专家医疗的服务,我觉得这个是有正面意义的,至于有些人跑去看普通感冒我觉得一般不会,毕竟人多,排队都有得等,现在社保卡定点小病一般都是小点就解决了

                      • 水拍石
                        水拍石

                        @ 夜凉如水 找专家看感冒只是我举得一个例子,在现实中有没有人这么干我并不知道,只是为了讨论稀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

                          • 夜凉如水
                            夜凉如水 2

                            @ 水拍石 很难去保证绝对,如果强制去保证公平,可以最终会导致整个稀缺资源的弱化和平庸,现在这种模式感觉算是一个折中点,既能保证资源的稀缺性,又能照顾下普通人

                        • 马内
                          马内 1

                          大城市的医院,医疗条件会好一些

                            • 水拍石
                              水拍石

                              @ 马内 说的对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