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类书籍阅读感受及其思考

41字数 961阅读模式

近期看书,不同类书籍阅读感受差异巨大,略作小记。

一、文学类、叙事经济学阅读酣畅

文学类、历史类、叙事经济学等有较强逻辑连贯性、且语言优美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愉悦,如同品茗,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二、有大量数据统计及数学推理的经济学

有大量数据统计,及数学推理的经济学,读起来较为枯燥,阅读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才能继续,否则可能看了也无法理解及记忆。

三、译的不够“雅”的经济学及哲学

译的不够“雅”的经济学,尤其那些如同机翻的作品,经常让人内心发堵,越读越难受。而哲学感觉大多数译的都不够“雅”,每个句子都能够理解,但连成段落就不知所云,构成篇章就更是云里雾里。细思,或许是因为哲学过于玄奥,译者大半也不能理解,只能生硬的直译,以至于不能贴合作者的时代、心境、语义及逻辑等,所以让我们被糟糕的翻译绕晕。

以上两种书籍经常看的我昏昏欲睡,看一会就需要运动、进食、或看会新闻以提振精神,否则可能真会睡着。

对以上三类书籍引起的阅读感受,大致总结,如下。

一、大脑更喜欢熟悉的文字、熟悉的故事、以及熟悉的逻辑,在接受熟悉信息时总能反馈大量的愉悦。

二、大脑对于不熟悉的语言、逻辑,及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推理的文字都比较排斥,时间久了就会启动保护机制,防止大脑因使用过度而烧毁。这一点很类似于CUP的过热降频,再过热可能直接关机。

三、愉悦的阅读感受使我更喜欢重复已知的、浅显的、符合我逻辑框架的书籍,但这会使我一直重复我熟悉的知识。而大脑对于未知的、需要高强度思考、以及不符合我逻辑框架的知识较为排斥,这会使我排斥我所未知的知识。两相叠加,使我很难在知识积累和认知上有所突破。

四、大脑对未知的、需要高强度思考的、以及不符合我逻辑框架的知识较为排斥,这说明大脑及存在里面的知识本身是保守的,排异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我天生具有惰性,不会像先贤那样求知若渴,也说明我确确实实只是一个普通人。同时也说明我对于未知的、颠覆我逻辑框架的知识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都有限,简单说就是我的学习能力很有限。

近年的学习,先让我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接着让我认识了自己的愚钝,现在又让我明白了自己天生的厌学。无知、愚钝、厌学,注定我的学习将事倍功半,达到常人学习效果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缘此,我只能更努力的抵御我的懒惰、厌学、及对未知的恐惧,以降低我的无知。

本站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请勿侵权! 如喜欢可点击分享按钮分享。

 
评论  4  访客  2  作者  2
    • 尺宅江湖
      尺宅江湖 2

      读译作,译者的水平是最大的冒险。

        • 水拍石
          水拍石

          @ 尺宅江湖 读译作确实是一种运气,尤其是哪种原本是小语种作品,先被译成英语,再用英语版本译成汉语的。

        • 老麦
          老麦 4

          今天刚在京东买了五本书,打算放假回家后静下心好好地看下书,学习一下。

            • 水拍石
              水拍石

              @ 老麦 学无止境,书越读越感觉自己需要读书。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